超伤身的喝汤恶习
2024-12-18
在寒冷的日子里,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总能让人身心愉悦,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能被这温暖驱散。然而,关于喝汤,我们一直以来都存在不少误区,这些错误的观念可能正在悄然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1. 只喝汤不吃肉
许多人认为营养都在汤里,尤其是熬制了许久的老火靓汤,似乎精华全被提取到了液体中。但实际上,汤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有限,大部分有价值的营养物质仍然留在食材本身。长期只喝汤而不吃肉,不仅浪费了90%以上的优质蛋白,还可能导致嘌呤和脂肪摄入过多,增加痛风和肥胖的风险。
2. 煲汤时间越长越好
长时间炖煮并不会让汤更富有营养价值。相反,过长的烹饪时间会使食材中的维生素和其他易挥发性营养成分流失,同时也会使汤中的嘌呤和脂肪浓度上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3. 追求浓白汤色
很多人偏爱乳白色的浓汤,觉得这样的汤更加“滋补”。实际上,这种颜色是由于油脂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乳化现象所致,与营养价值并无直接关联。频繁食用高脂汤品可能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甚至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4. 过分追求鲜美口感
为了提升汤的味道,有些人喜欢添加大量的调味料或者选择富含肌酸、肌酐等含氮浸出物的材料。虽然这些成分能增强风味,但过量摄入会给肾脏带来额外压力,特别是对于已有肾功能问题的人来说更为不利。
5. 迷信大骨汤补钙
尽管骨头含有丰富的钙质,但在普通家庭条件下熬制的大骨汤并不能有效释放出足够的钙元素供人体吸收。研究表明,每公斤排骨熬成的汤中钙含量仅约15毫克,远低于日常所需。此外,大骨汤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脂肪含量,长期饮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6. 饭前或饭后固定喝汤
关于饭前还是饭后喝汤哪个更好,没有绝对的答案。饭前喝汤可以帮助减少正餐食量,但如果控制不好间隔时间(通常需要等待至少20分钟),反而容易造成饥饿感提前消失;而饭后立即喝汤则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及过量进食的问题。因此,具体何时喝汤应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文章内容来源参考/科普中国,文内图片来源/何威美食摄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