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v2手机拍摄,人像模式,2倍变焦。 人们携带手机方便,日常生活中,手机拍摄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流方式。生活摄影与专业摄影或者摄影爱好还是有很大区别,前者不太像后者那样较真,但又想拍出有意思的照片。于是手机生产商,利用科技,各种算法,越来越智能地帮助大家,拍成有意思的照片。算法优化,减少了对明暗关系依赖,但是并没有本质改变这个规律。 最近,我用手机拍照的体会,先确定主体,一定要保证主体的光,肉眼所见的舒服。比如人的肤色,在室外,有阳光的天气,让云彩或者树林帮助柔光,柔到肉眼所见的肤色红润。同时,尽量减少比主体还亮的背景物体,尽力压缩亮背景物体,则在科技的加持下,通过手机拍摄,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编辑于 今天 22:01 北京
荣耀80手机模式下的原图直出之随拍。顾氏明暗摄影理论,南锣鼓巷,鼓楼大街。
推广顾氏摄影理论,王府井。
外甥女,拍摄于2024.07.21七彩丹霞1号观景台。
外甥女,拍摄于2024.07.17茶卡盐湖。
拍摄于茶卡盐湖。
顾氏摄影理论,北海公园。
顾氏摄影理论,什刹海。
构图摄影追求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抽象思维空间中,既ABCEF等的关系,ABCEF之间没有主次关系。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个美女,人们可以把注意力聚焦到美女上;但如果是丑女呢?人们立马失去兴趣和注意力的焦点。天下美女能有几人?即便美女,美女乃抽象的概念,美女也因人而异,对吧。照片要吸引他人注意力,构图摄影一定追求极致的皮毛漂亮(即便后期任意造假,也能接受,不然就没有了意义)来聚焦他人的兴趣点。再有其他下三滥的手段,则是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不常见各种饱和度和色彩,或者所谓氛围感来冲击画面,制造所谓的兴趣点。构图摄像的核心任务制造聚焦点。 光影摄影:人类的眼睛天然地对明亮敏感,所以哪儿最亮哪儿是主体。在一个抽象思维空间中,既ABCEF等的关系中。A最亮,A是主体;B最亮,则B是主体,依此类推。画面的聚焦点跟漂亮与否无关,跟明暗的关系安排有关。即便非美女,只要最亮,就是画面的中心。人无论美丑,一旦成为的画面最亮的地方,你的眼神,肌肉,肢体语言一定被有效的感知。而这三者可以表达人物的情绪和情感。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的动物,人胜出其他物种在于思维,而非其他。展示人的思维,既情绪情感,才是展示人
认知审美,北海公园。
音乐因为有了旋律才可以打动人,文章因为有了内容才会感染人。照片的旋律是什么,应该是光影。人像照片的内容又是什么,应该突出人物,表达人物情绪和情感。如果不讲光影,照片没有旋律,不会吸引人。如果照片,没有体现人物的情绪和情感,意味着没有内容。假设照片即没有旋律,又没有内容,那他人会关注什么呢?就好比马匹交易市场,大家谈论只有马的牙口,马的毛发,马的四肢.....,当然最终要的出的结论,你是不是种马,你值几个钱合理。也就是说,没有情绪情感的人像照片中的人,也就是个物件或者商品。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