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摄于山城步道,8月11日。 棒棒,是旧时重庆人对于肩挑货物、在多山多坡多台阶的山城运送物资的苦力劳工的称呼。 随着社会的发展,码头、港口、闹市的“棒棒”越来越少。 8月11日,笔者在山城步道漫步时,偶然看见这位步履蹒跚的“棒棒”大爷,挑着两个绿色的空桶,在游人如织山城步道里一步一步向前。 汗涔涔的“棒棒”大爷与旁边观景凳上的年轻人、前方惬意的游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爷既显得格格不入,又显得与古老的步道浑然一体。
棒棒军是对一个特定群体的称呼。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2011年11月1日重庆市社科院发布调查报告,称重庆主城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
随着重庆城市化地不断发展,原本的山城棒棒军依然保持着他们最质朴的劳作方式,重庆的山地地形,让棒棒军这一工种得以延续,也给广大的劳动者提供了经济的来源。
这张照片是去解放碑朝天门扫街时拍摄的,当时从楼上往下看,正好看到一个棒棒大爷拉着货物朝这边走,边走边喊来啰来啰!我等了等,就抓拍到了这张,三个人物交织在同一场景,挺有意思的!
午后的山城旧巷,一位等活儿的棒棒军老人正坐在手推车上,享受着这短暂的闲暇时光。
重庆街拍
一组特别的城市肖像。 一根扁担,一双肩膀,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他们的年代。朝天门的棒棒军。
扫街山城追棒棒
小时候“山城棒棒军”对我精神世界观建设影响很大,独行重庆追寻棒棒军,奈何贪玩没拍几张,打卡大电梯是抓拍到一个很有范儿的棒棒。眼高手低,只想卖弄一下。
《棒棒人生》 随着交通和运输方式的改变业务减少,工作环境差收入少物价上涨使得年轻的棒棒选择改行,只剩下一些年迈的棒棒还在坚持这份职业。为纪念逐渐消失的行业“棒棒”所记录下的部分作品。
来自山城,“误”入蓉城。找不到路,揽不上活。路在脚下,活在前方。
棒棒军是山城特有的。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