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婆婆在阳光下舞蹈,岁月般的痕迹传流着传统之美,华而不奢的民族服装格外显得美丽。
在少数民族的的山寨间游览,看到她们衣着艳丽,各具特色,不同的风土人情,饮食风味和文化,崇尚的追求;但是相同的是都有一有张和善的面孔,甜美的微笑,热情好客的接待,地球村的融恰。
西双版纳山区的少数民族与坝子上的傣族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习俗上都有较大区别,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节日以及庆祝方式。 比如一到二月的基诺族特懋克节,七到八月的哈尼族耶苦扎节,一个有打铁仪式,一个有荡秋千仪式,与傣族的泼水节泼水仪式都有较大区别。 但是有一种民族,叫做布朗族,在历史上长期的与傣族统治者的接触中形成了拥有许多相似的词汇,穿着相似的服饰,以及相似的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桑康节 在桑康节,布朗族村民们会前往村子的重要水源地,湖边溪边感谢娜迦(类似中国龙,不过本质上有区别,也算是水神),集体念经祭祀舞蹈,之后在村子的中心进行泼水狂欢,最后在晚上进行全村大型庆祝舞蹈并且设大宴喝大酒。 在大山深处茶林环绕,对访客的热情与祝福依旧如一。
在黎族山寨参观时,被他们的艳丽的服装,清秀和善的面孔,爱歌善舞的特点,加之亚热带的环境所迷,这是闯入镜头的一位阿哥。
在西双版纳,许多村子社区的政府都会在泼水节期间组织举办临时集市,让节日氛围热闹非凡,当地人将其称之为“赶摆”。 因为泼水节要放假全城欢庆,许多学校的师生们就会提前在学校里先举行一次泼水活动和赶摆活动,赶摆期间,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校园一隅摆上自己想要贩卖的东西。 有些学生依靠当地人的口味喜好制作的美食,但是有时会因为他们刚刚开始学习下厨而产生一些小问题,比如我买的一份凉拌就太咸了。 也有些学生会在自己的摊铺挂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只是想炫耀而不想卖的东西,其中就有一个牌子写着: 果汁——1元 零食——1元 小马宝莉全珍藏卡牌——100元 当然,也有贪玩的同学早就舍弃了摊位跑不见了影子,留下自己的爸爸妈妈为好奇的客人们推销。
该图展示布朗族人民过生日时的祭祀仪式。
三月的西江千户苗寨,春雨绵绵,油菜花、樱花盛开,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画卷🌹
苗族木雕老人
侗族大歌是流传在中国侗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唱艺术,其历史悠久,最早的唱词见于《诗经》。“侗族大歌”被称为“天籁之音”,它是一种以歌抒情的艺术形式,是侗乡最具民族特色和最高艺术水准的民歌艺术。
侗族,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民族,他们的笑容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
夕阳西下,沙漠的天空被染成了醉人的红色。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牧羊人带着他的羊群缓缓归来,生活的节奏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悠长……
在云南昆明的民俗村,感受了少数民族多彩的生活。
帕米尔雄鹰,塔吉克族人,在肖贡巴哈尔节上的拍到慈祥的阿巴米斯林老人!
云南普洱景迈山 遇见最美最自然的民族风景和绝美古村寨景色
傣族服饰人像的绝美光影
在黔东南的郎寨,一年一度的‘吃相思’活动与芦笙比赛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郎寨牵头,联合周边25个侗寨,侗族儿女身着传统服饰,吹响芦笙,唱起侗歌,用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 活动中,不仅能感受到侗族音乐与舞蹈的动人魅力,还有充满风味的美食——‘狗血拌狗肉’,这一道地特色让人印象深刻。在这次文化交融与情感交流的庆典中,侗族传统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透过镜头记录下的这一刻,每一张笑脸、每一段旋律,都映射出侗族的热情与文化的绚烂。这是一场味觉、听觉与视觉的盛宴,让人久久回味。
春节期间的黔东南高增村,洋溢着侗寨独特的节日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吸引了周边侗寨村民前来共庆,载歌载舞间尽显侗族风情。特别的是,村民们用长竹作为媒介,枝上挂满五花八门的赠礼,表达对举板活动寨子的美好祝愿。 这场庆典不仅是一次节日欢聚,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生动展现。在相机的记录下,每一个笑脸、每一段舞蹈都散发着侗族的生命力与魅力。非常荣幸能用镜头定格这场民俗盛宴,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连接。 ——该组图拍摄于2024年春节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