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津的城北,一座砖塔静默伫立,似在等待千年之后的注目。这便是大觉寺万寿塔,一座从唐天宝年间走来,却最终在明代重修中完成的古塔。它不高傲,不炫目,却拥有一种穿越时间的从容与深邃。 塔为六角七层,青砖砌就,自下而上层层飞檐递进,仿佛一页页被风翻过的经卷。檐下砖雕三重:斗拱撑起天空,仿椽飞檐托起轮廓,莲瓣收束每一丝细节。细看之下,如意、佛像、狮子、卷草皆藏于斗拱之间,宛如微缩世界,静谧而灵动。塔内更有六角形叠涩穹顶塔心室,仿佛宇宙的回音室,一步一阶,皆在靠近一种庄严。 它的身体是砖砌的,而灵魂却是时光与匠心共同雕刻。塔心柱与六面券道相连,如“筒中之筒”,结构缜密,刚柔并济。每一级梯道都能拾级而上,仿佛在登临历史的台阶。第七层攒尖顶,铜质塔刹于顶端微微泛光,那是日光下千斤宝瓶的沉静呼吸。 这座塔的封顶,并非一蹴而就。三代皇帝,十五任知县,历时三十六年,一次次断续,一次次重启,才有今日之塔影可见。它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坚持,一种在历史风雨中不愿放弃的信念。 如果你站在塔前,请静静仰望。你看到的,也许不只是一座塔,而是一段绵延千年的文明。
在新乡延津塔铺村的田野尽头,一座古塔沉静伫立,宛如一段凝固的时光。它叫广唐寺塔,又名白马塔,自唐天宝年间立起,历经唐末兵燹、宋代重建、明代修缮,至今仍巍然不倒,如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守望着村庄的晨昏岁月。 这是一座典型的宋代楼阁式砖塔,通高26.8米,六角七级,檐角翘起如展翼之羽,层层收敛,形如抛物线,在阳光下投下斜长的影子。塔身不施彩绘,唯以灰砖素面示人,却自有一种不加雕饰的古朴之美。倚柱或圆或棱,真假门窗交错其间,虚实之间,尽显宋人建筑的克制与分寸。 不需进入塔内,仅在塔外驻足凝望,便足以读出它身上千年的风骨与温度。塔角风铃微响,仿佛是古人行过的足音在耳边回响。村庄静谧,田畴辽阔,塔影映入青天白云之间,恍若天地间一笔遒劲的墨痕。 它不是人潮汹涌的胜景,却胜在沉静。它不语,却讲述着岁月的耐心与技艺的深情。一砖一瓦,一拱一柱,皆是时光的遗墨,诉说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与匠心。 走近它,仿佛走近了一段被历史遗忘的章节。而这座塔,无需任何言语,已将所有故事悄然刻进砖缝之间,留给每一个愿意仰望的人。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