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边的柳浪闻莺 绿野仙踪
温岭的灯塔 不仅是地理坐标 更是山海精神的化身—它见证渔村的复兴 也守护着游人的诗意栖居 在这里 光与海 石与浪 传统与现代共同编织出一场永不落幕的“追光之旅”
穿過雲和月,看大地溫暖的浮現.
临海东湖 江南长城下,台州府城东,背靠青山,三面环水。历代胜迹留存。宋代疏浚筑城和水兵屯驻,规划更全。湖分三区,绿柳红枫岸边依依;亭台楼阁,诗文碑帖廊下俨俨。今朝探寻,诗文依然缭绕水岸堂榭之间。斯文郁郁,文采翩翩。 好一个幽然之所在! 亨利清明假期游历补记 20250416
刹那之影 临海朱自清纪念馆随记 1928年,24岁的朱自清应邀来到临海任教。他在临海创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刹那主义”,就是他在临海工作生活期间形成的文学理念。 我在这个民国建筑里,寻找当年的光影余韵。挺想做回一个小学生,坐在二楼的课堂里,听先生吟咏《匆匆》。墙上的照片,老旧得模糊了;窗外的井台,斑驳得残破了;光阴漫漫,岁月悠悠。 民国的旧瓦片,闪着幽光…… 朱自清先生一袭青布长衫,行走在羽毛般飞扬的醉乡梦乡的南方…… 亨利清明假期游历补记 20250411
湖海山林的灵江文化故事 —— 临海市博物馆参观记 临海之旅的意外之喜,是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馆里的馆藏,稀有珍贵,展现有序。十万年前的灵江人,是瓯越文化的起源。临海山海壮丽,物产丰饶,才子辈出。其文化一脉,代代流传。非常有看头的博物馆。 图1、3,原始社会灵江人劳作塑像; 图2, 古代临海渔舟归来的景象; 图4, 出土的远古器物; 图5,出土的陶制魂瓶; 图6,北宋夔龙钮云雷纹铜大晟应钟; 图7, 先秦瓯越陶罐 图8, 明代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说 创始人王士性; 图9, 战国时期铜器。 王士性《广志绎》所解释的浙江人文地理,尤其深刻: 杭嘉湖平原水乡:泽国之民,水运发达,百货聚集,富豪多,生活奢侈。金衢严处丘陵险阻:山谷之民,性格刚烈,崇尚节俭,喜欢抱团对抗豪绅。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海滨之民,靠海为生,生活水平中等,平民与缙绅关系和谐。 亨利补记
洞头东岙沙滩,这里是亲子游玩最舒适的沙滩了。 春夏之交阳光明媚,海水透彻。
突然起雾了,迷朦了小岛,宛若仙山
民国时代的临海银行 这栋二层四合院,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旧址,也是民国时期临海最早的一家银行,建筑面积约600㎡,占地面积约330㎡。光影斑斓,时光倒流。我记下旧时代的器物和场景,追溯早期的金额故事。那杆天平秤,像是承载了一场时代轮换的份量;那部电话机,似是连接了一份跨越时空的讯息。兑换的柜台里,伊人不在,灯影恍惚;门前的街道上,游人如织,笙歌悠扬…… 亨利随记 2025/4/5
奔赴临海,为了这一盘海瓜子! 一直忙碌于家里的各种事情,许久没有外出游走一下了。今日凌晨出发,坐了五点多的高铁,三小时抵达台州临海。入住酒店后,稍事休息,外出觅食。预先做过攻略,我们骑着当地共享单车去了附近人民路海鲜一条街。这家健跳小海鲜,是网上风评很不错的店。我们去的早,十一点不到就入座。陈老师当然踊跃点菜咯。我低声忠告,就我们两个,吃不了多少的。这里菜量有点大,你……于是,砍了点好的大盆家烧海杂鱼,砍了小管咸菜,砍了豆豉蒸蚝。当然,最急切最肯定的菜,是海瓜子,再来一个(一大盆)沙蒜豆面,再加个家烧小白菜。 沙蒜,一种海洋生物,烧煮之后,极鲜。红薯粉做成粉条,与沙蒜一起烧,整个一大锅糯软鲜美的面面。我食量小,只吃了一碗豆面。美食当前,我家大娘此刻威武霸气,小脸盆里的面面,竟然被她吃得几乎光盘。她嫣然一笑:我就当吃了一份主食! 我几乎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一盘海瓜子,不肯漏过每一片瓜壳后面的小小的肉肉。极小的肉肉,极鲜的恩物。我吃得目不斜视,简直不能停下来。那种味道,是咸滋味里的鲜甜,是齿颊舌尖上婉转不散的连绵的回味……
清晨五点多的月亮广场,城市的灯光还未完全熄灭,远处的太湖尽头太阳在向上升起,整个天空呈现出美丽的玫瑰色调。
晨光初绽,南太湖畔泛起粼粼金波,朝霞将天际染作橙红渐层。旭日悄然攀越地平线,将暖色倾泻于浩渺湖面,水天交融处泛起碎银般的光晕,薄雾轻笼远山,帆影点点,南太湖日出,是抬眼间湖州的温柔。
双声道3D环绕音下沉浸式观看鬼斧神工般的钱塘江潮汐树
水墨钱塘下的潮汐树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冰封的潮汐树,日落的潮汐树。大自然鬼斧神工,惊为天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