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始建于元代(13世纪),是晋北地区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壁画总面积约180平方米,分布于大殿四壁,描绘了佛教中的诸佛菩萨、明王护法、天界神祇、人间众生及地狱鬼众等近700余尊形象,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水陆法会”场景,体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 永安禅寺壁画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部生动的宗教文化史卷,值得细细品读。
终于打卡了课本上的云冈石窟!45°仰望大佛的瞬间,真的理解了什么叫"一眼千年"的震撼感😭。阳光透过洞窟洒在斑驳彩绘上的光影,美到直接原地封神!!
伫立于扎达的佛塔在星云变幻中愈发神圣
拍摄于四川海螺沟,前景的佛像与背景的冰川相呼应,代表永恒与信仰。
在蓝调时刻,我拍下了兖州兴隆文化园的中轴线
在兴国禅寺,以护栏为引导线,拍摄了古建筑前拍照的女子,表现了古建筑的古朴精美和女子和建筑的互动。
在兴国禅寺,以极乐洞为框架式构图,拍摄了洞内祈福的白衣女子的背影,在金色的佛像和橙色的祈福灯的衬托下,凸显女子的真诚和虔诚。
大足石刻——岩壁上的人间烟火
拍摄了兴国禅寺殿前的僧人,表现了人物的神态和环境。
拍摄了兴国禅寺法师的侧身照及背影,表现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与周围的环境。
安岳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 另外,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
蓝天之下,佛像庄严而立,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施与愿印,仿佛在传递着慈悲与力量。佛像的衣褶线条流畅,面容慈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神圣的光辉。周围的绿树郁郁葱葱,为这庄严肃穆的氛围增添了一丝生机
千佛寨摩岩造像,开创于唐,盛于宋。大小龛窟105个,造像3061躯,摩岩佛塔或浮图7座,唐碑3块,题记26处。造像包括释迦牟尼佛、菩萨、罗汉、金刚、力士、护法、飞天、供养人及各种经变。南岩的释迦牟尼佛衣纹疏而深,线条粗而畅,充满北魏遗风;观音雕像,面部丰满,极富动态,具有唐代韵味。北岩迥然不同,石刻多挺肚束腰,衣褶飘逸,为五代宋代的特征;药师经变窟中浮雕“九横死”、“十二大愿”具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公园内古木苍天,幽静怡人,有苏铁、银杏、厚朴、人面竹等许多珍贵树种各处栽植。
卧佛院摩崖造像,以《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最为壮观。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放,闭目似睡。头蓄螺髻,双耳垂上各戴一圆形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体态修长,身着袈裟,曲眉丰颐,慈祥端庄。卧佛头顶后方雕立一半身环眼力士,裸上体,左手攥拳,作守卫状;腰间禅坐一弟子,面壁背弓,作侍候状;足裸前挺立一力士,威武雄健,作护卫状。全图雕刻精致,线条洗练,形象地展示出释迦牟“涅槃”时超脱一切的幻想境界。卧佛的上方有一组释迦牟尼“涅槃”前说法的造像,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九弟子、两菩萨、天龙八部,表情各异,既烘托出他们恭聆佛法的肃穆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
四川省内江市的古西林寺内,一位女子在祈愿。
陆丰玄武山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玄武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碣石古卫城的历史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陆丰玄武山是佛道两教合一的宗教活动场所,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 2007年11月,汕尾玄武山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