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始建于元代(13世纪),是晋北地区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壁画总面积约180平方米,分布于大殿四壁,描绘了佛教中的诸佛菩萨、明王护法、天界神祇、人间众生及地狱鬼众等近700余尊形象,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水陆法会”场景,体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 永安禅寺壁画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部生动的宗教文化史卷,值得细细品读。
终于打卡了课本上的云冈石窟!45°仰望大佛的瞬间,真的理解了什么叫"一眼千年"的震撼感😭。阳光透过洞窟洒在斑驳彩绘上的光影,美到直接原地封神!!
这座始建于明崇祯七年的悬空佛寺,藏着让梁思成都惊叹的"悬塑绝唱",踏入大雄宝殿的瞬间,仿佛被三千佛陀的目光温柔包裹。满殿彩塑像星河倾泻而下,飞天在藻井起舞,菩萨衣袂生风,每一寸空间都绽放着极致的东方美学。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城隍庙的彩绘斑驳却美到窒息,鼓楼的木雕藏着百年故事~没有商业化!只有时光沉淀的静谧感~
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融合了北方院落的方正大气与南方园林的细腻精巧。青砖灰瓦间,雕梁画栋里,藏着一部晋商家族的兴衰史诗。
这座比乔家大院大15倍的宝藏庄园,青砖灰瓦间藏着600年晋商风云。12万㎡园林藏着北方罕见的婉约,汉纹锦雕花窗棂框住四时风月,那些被时光打磨的砖雕仍在诉说"中国外贸第一世家"的百年传奇。
【应县木塔映像】第一次对一座古建筑满怀崇敬向往之心而奔赴。应县木塔有让人热泪盈眶的魔力! 艺术臻品是要亲眼去看的,再清晰的图片和细致感性的文字,都无法替代站在它面前时的这一瞬,哪怕一眼…… 知道应县木塔是从“梁思成林徽因传记”里了解到的,它是中国最古老、最高的构塔式辽代建筑。全塔完全依靠木构件之间的卯榫咬合固定,千年不倒的奇迹,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王朝更迭,江河变迁,斗转星移,繁华腐朽,任尔去,无寻处,然而,这塔依旧依旧在!目前只开放第一层,且已不能再修复了,看一眼少一眼……
大同,一座行走的史书,领略她古韵的风采。俯瞰城墙及带状公园一角,能用镜头捕捉到大同古城的清晨日暮。3月中下旬的大同,河面还结着冰。当太阳余晖洒向这片古城池时,古老的城墙仿佛披上了一层金缕衣,御河蜿蜒,古城墙巍然屹立,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四合院落交相辉映,散发出古都的尊贵与大气,仿佛穿越回了北魏时代,让人沉醉和着迷。
大同古城,北魏梵音,一座行走的史书,领略她古韵的风采
【山西古建文物行】历时10天,从大同到临汾自驾8百多公里,穿越晋北、晋中、晋南,总步行50多公里,游览了山西9处最精彩的古建文物地。大开眼界、大涨知识且十分震撼、佩服我们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力! 喜欢古建历史文物的,山西值得一去!它能换醒5千年历史文明血脉里的DNA!最重要的是有些古建已不能去修复了,它们会慢慢消失……
晨曦微露,善化寺的檐角映出一抹金辉,仿佛千年之前的晨钟暮鼓仍在回响。推开厚重的木门,时光在斑驳的门环上留下痕迹,幽静的寺院迎风而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脚下的青砖,被千年香客踏出温润的光泽,殿宇之间,檐牙高啄,雕梁画栋间流淌着唐辽遗韵。 大雄宝殿沉稳肃穆,辽代木构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梁柱间,重重斗拱层叠托举,诉说着千年前匠人的匠心独运。墙上的佛经壁画,色彩斑斓,历经风霜仍熠熠生辉,讲述着一幕幕庄严神圣的故事。殿内金代彩塑静立,一尊尊佛像或端坐、或垂目,衣褶流畅,姿态自然。鬼子母像端庄慈悲,脚下的小女鬼青面红发,狰狞可怖,工匠以其丑态衬托出皈依后的善美,一刚一柔,尽显辽金艺术之精妙。 沿着古寺小径缓步前行,三圣殿的素面墙下,掩藏着明代壁画的秘密,历经岁月剥蚀,却仍掩不住昔日风采。普贤阁九脊重檐,层层飞翘,静立风中,仿佛在诉说古建筑的传承与变迁。天王殿内,四大天王目光如炬,威仪凛然,似要穿透时间的尘埃,俯瞰人间万象。 寺前的五龙壁,以五彩琉璃镶砌,五龙翻腾云间,龙爪凌空,神采飞扬,琉璃光泽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昔日帝王气象仍未褪色。 千年善化,静待时光的旅人。穿行其间,仿佛能听见昔日的梵音。
晨光微曦,映照在古老的红墙青瓦之上,沉静而庄重。漫步于大同府文庙,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翻阅着一页页尘封的书卷。这里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镌刻着千年府学精神的殿堂。 跨过棂星门,步入府学的世界,青石板路在脚下延展,带领人们走向那座承载着无数士子梦想的大成殿。殿前的月台,如天地之间的讲坛,见证了文人墨客的求索之路。石雕栏杆上,古老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在光影交错中诉说,仿佛在低吟着儒家千年的哲思。 大殿之中,檀木香气弥漫,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屏息静听,仿佛那些久远的晨钟暮鼓、朗朗书声依旧回荡在耳畔。这里,曾是无数文人拜师求学之地,是他们笔耕不辍、寒窗苦读的见证。 风穿廊庑,轻拂古碑上的字迹,那些被岁月打磨的碑文仍然苍劲有力,书写着大同府学的辉煌过往。斜阳洒落,透过飞檐斗拱的缝隙,光影斑驳地映在青砖红墙上,如同古人笔下的诗篇,在历史的画卷上晕染开来。 如今,经过岁月更迭与修复重建,府文庙的旧貌已然焕新。石雕依旧生动,青瓦仍旧庄严,那一抹穿越时空的书卷气息,仍在风中低语。漫步其中,仿佛与千年前的学子并肩同行,共沐书香,共诉理想。
佛像体态前倾,与世人相向,迎接一缕光束照进殿堂。
爬楼时遇到了水晶天,干净通透
永乐宫无极门的鸱吻和飞翔的喜鹊
在质朴的工坊里,他身着白衣,专注地抻拉着面条。面粉飞扬间,传承的技艺化作丝丝美味,每一根面条都饱含着岁月沉淀的烟火温情 。
峭壁如削,深壑如镜,千年风霜,铸就一座凌空而立的奇迹——悬空寺。它不依山脚,不倚地基,而是如鸿雁临风,似游龙蜿蜒,轻盈地悬挂在恒山绝壁之间,仿佛是时光遗落在山间的一笔神秘注脚。 木梁深嵌岩石,廊阁错落有致,整座寺庙凌空飞架,却又稳如磐石。它经历千年风雨,仍静默于天地之间,宛如古人遗世独立的思考。每一根梁柱、每一道廊桥,皆是匠心独运的结晶;每一扇朱门、每一片雕栏,都承载着岁月的低语。 在这里,佛道儒三教共存,青灯古佛与紫气道韵相融,万千信仰在此交汇。阳光透过飞檐洒下金辉,映照着殿内的泥塑佛像,似乎连神灵都在为这座空中庙宇驻足停留。行走在狭窄的栈道之上,身旁是深不可测的幽谷,耳畔是呼啸的山风,仿佛一步踏出,便可遁入云端。 它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部镌刻在山崖上的史书。自北魏年间开凿,千余年来,这座空中楼阁见证了王朝更迭,风云变幻,却始终以一种超然的姿态立于天地之间。它的斗拱结构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巧思,每一根悬臂梁柱,皆是榫卯交错的艺术,让人不禁惊叹古人的智慧。 有人说,悬空寺是“世界最危险的建筑”,但真正的危险不是它的高度,而是我们无法触及的时光。
五台山上祈福、愿一切都好
我有幸得与先生一同感受这千年木塔带来的震撼,眼里实属泛起泪花。 在整理照片时发现,竟不是我拍的歪斜,是它真的有些倾倒,此刻,泪水再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2024年我的崽8岁与968年的木塔合影,32年后,我的崽已近中年,而木塔也将迎来1000岁的生日,我不敢想那时的木塔会是什么样子?梁思成离去时曾感叹“生怕一别即永诀。”而我也希望它长存。 木塔伫立在那,穿堂而来的是千年前的风…………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