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和沙丘经常相遇,世间最柔软的物质莫过于水,沙漠也不遑多让,两种充满柔性的物质软软的相遇,看起来如此的柔软丝滑,就像丝绸轻轻抚过身体。
在巴丹吉林沙漠,高机位俯拍了一个在沙漠中奔跑的男孩,凸显了人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巴丹吉林沙漠蓝色海子前,高机位俯拍了一名女子高举双臂的背影,展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女子享受美景的愉悦。
银河很大,我来打个卡 #仰望星空 #银河
成功很难,像极了一座沙山。堕落的沙铸造基础,幸运的沙塑造刀锋,只有他们在一起才算一座山。 看沙,也是看世界。 #沙漠
等待,是一种成就他人的美德,也是一种错失机会的谦让。 今晚的星星最亮! #仰望星空 #银河
一滴水隐入大海, 一粒沙隐入荒漠, 一颗星隐入银河, 一个人隐入尘埃。。。 好似什么都没发生,却又如此壮观。 #仰望星空 #银河
#沙漠 有点荒凉 有点沧桑 海子的梦想 是大海的远方 夜晚,像白色的天鹅,高歌引吭 白天,化作一片云朵,随风荡漾 有一粒沙,在这里镌刻天堂 #巴丹吉林沙漠
我们在去别的地方和坐观光车参观巴丹吉林沙漠的选择上一筹莫展之际,偶然发现一条直插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无名路X781,路的尽头是一个矿场,有高高隆起的红色土坡,也是我们徒步十公里返程的方向坐标。到达目的地的路看起来很近,我们却走了两个小半时,当爬上那座最高的沙丘,一路的汗水与劳累都被那安静而又浓烈的风吹散,眺望远处,它的美令我窒息。
冲着《沙海》去的巴丹吉林,偶然的遇到了同样因为《沙海》而去的驴友,此生最快乐的旅行,没有之一。
夏日摄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胡杨的“三个一千年”,指的是活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 人们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
这是一组拍摄于2016年10月22日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
在中国最美沙漠巴丹吉林的腹地中,我使用无人机发现了爱心湖。
日落时分,在中国最美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偶遇到 骆驼夫妇。哪怕金沙满天,这对骆驼夫妇也始终 形影不离,不离不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次的沙漠拍摄终于拍摄到理想的画面:逆光扬沙,线条,层次所有因素的统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了天气预报后,显示大风,扬沙,同伴几个摄影师们感到担心,我却兴奋不已。因为风吹沙是我最感兴趣的题材,国内也很少看到这样的作品。狂风卷起千堆沙,阳光照射在扬起的飞沙中,我的眼睛和相机器材进了无数的沙子,无法睁眼的情况下按下快门。 听包车的越野师傅说,太多的人因为探险,徒步,摄影,走失在茫茫的荒漠中,里面没有信号,没有水,没有方向。当找到这些人时,发现已经躺在的阳光直射的旷野中,失去了呼吸;还有些人,再没有找到~面对自然,人真是沧海一粟,如许倬云所说,个人的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然后是政治,再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最长的是自然。这也是我选择拍摄自然风光这个题材的原因。我想我们能做的只能说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而不是征服。
幅员辽阔的内蒙古,会想到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奔赴万里,感受旷野自由的风。翻开地图,会发现以呼和浩特为界,东部和西部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东部的草原从锡林郭勒一直到呼伦贝尔,游牧文化在这里得以留存,绵长的边境线上,蒙古、俄罗斯风情的小镇比比皆是,大兴安岭沿线四季分明,色彩纷呈;呼和浩特以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袤的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4大沙漠占据了西部大部分面积。苍茫与野性、神秘和寂静同样吸引很多旅行者前来探险。这个夏天,选择比较独特的方式,来一次内蒙古的西部沙漠环线,这里有神秘的鸣沙王国,隐藏在沙漠中色彩斑斓的湖泊也让人称奇,沙漠和草原的碰撞看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旅行奇遇。
在甘肃、内蒙及新疆之间,夹藏着一个世界级美景。它曾是通向西亚的丝绸之路,在这片苍凉而宽广的通道上,秦时明月、汉时关隘、唐时驿站,还有无数的人文景观……它就是上天予以全球旅行好爱者的赏赐:巴丹吉林沙漠!
走进巴丹吉林沙漠,降雨量少,但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
巴丹吉林沙漠,为世界第三大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底部,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