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雨绵绵的春日, 走进梅溪湖艺术博物馆的霍夫曼「即刻欢聚」大展,如同跌入一场多巴胺编织的童话世界。 · 这里以高饱和度的黄、粉、绿、蓝为主调 艺术家通过放大日常元素、叠加斑斓色彩,重构了人与艺术的互动方式
终于抽到时间去艺术博物馆转一圈了。开心
📷章鱼 🧚♀️JENN 珍 广角闪光灯拍照📸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清 纳兰性德 这次的“文物志”系列化用了纳兰性德的诗句,原文意在表述月亮在一月之内只有一夕满月🌕(如玉环一般)但其余几昔均为残月🌖(如玉玦一般)。而古代亦有比青瓷如明月或白玉的说法,故化用于此,应无不当。 组图中展示的两组瓷器均拍摄于北京艺术博物馆,前者为破碎的青瓷,不知是时光流逝自然破损,还是因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遭受了**,原本三块用以给皇室成员祝寿的高雅青瓷,如今在冷光之下呈现出破碎疏离之哀美。后者为整套以红桃绿叶为主题的瓷器,齐齐整整,寓意吉祥,在柔和的光束中给人以温馨之感。 有意思的是,后者并不是文物,而是文创空间内的纪念品。昔时尊贵无比的皇室用品,经历史磨损后成为“玦”物。而今人却能在便利地获取同样精美的、齐整如“环”的瓷器。此中深意,可谓有趣。 或许正如刘禹锡所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吧[玫瑰]
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乃至一切有文物古迹的地方? 有人说: 因为去了这些地方,你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 这是很常规的答案,不过,然后呢?除了感慨“好古老”啊,外,我们真的能体会到所谓“历史的厚重”吗? —————————(分割线)————————— 组图中呈现的是结伴来北京艺术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僧侣,他们来此花了将近2小时。一路上很多游客好奇地给他们拍照,他们也并不介意。有时他们会笑着和一些老人聊天,兴起处还会讲些佛法和心经。 当他们行走在这佛教气息浓郁的寺庙中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一丝不真实感。那些百年前建造的色彩绚丽的雕梁画栋下,那些跨越了时间而无甚变化的佛像旁,行走的是活生生的,灰袍削发的僧人。历史与现实在一瞬间交织,那些半空中飘荡的香烟,那些僧人口中喃喃念着的佛号,在那一瞬间跨越了百年。 不论是图1中缓步迈上大殿的他,还是图5中对视着古老佛像的他,我相信我看到了真正的、历史的厚重,因为这是人的历史,历史因人才有了价值。 正如《流浪地球2》中马兆老师说的那样: “图恒宇,你记住,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来跳个舞
📹 𝐄𝐘𝐄𝐒 𝐎𝐍 𝐘𝐎𝐔 📹
方向。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