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浔埔村,第一次看到“簪花围”的真实模样,仿佛走进了一幅绚烂的闽南画卷。 一簪花,一红衣,一笑语,便把传统写进了春风里。 这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关于“愿景、平安、丰盛”的古老传承。 她们头上的不是花,是整个泉州的浪漫。 在香火缭绕中合十双手,虔诚而温柔。红色绣花长衣、珍珠点缀肩头,像从宋代穿越而来的人物。 簪花的美,不只是视觉的惊艳,更是一种时间的温柔。 ?拍摄地:福建·泉州·浔埔村
【闽南古建筑】剪瓷雕泉州的传统屋顶装饰,拍摄于泉州
【福建泉州】天后宫古建筑屋檐剪瓷雕
阳光斜斜吻过屋脊的刹那 上百片彩瓷在风霜里苏醒 匠人把山河日月揉进指尖 让神话在瓦檐上蜿蜒千年 站在梧林古村的飞檐下抬头 每一片碎瓷都在讲述—— 那些被海风腌入味的老时光 是刺桐城写给岁月的情书
在泉州,我找到了屋檐上的诗与神明的低语
海畔盛事,文化长歌 在波涛拍岸之处,一场震撼心灵的民俗盛典——送王船,正徐徐拉开帷幕。 一艘精心装点的王船,宛如海上的华丽巨兽,承载着岁月的祈愿与信仰的重量。船身绘满绚丽图案,似在诉说古老传说。船帆鼓起,仿佛要带着希望驶向无垠远方。
漳州古城的建筑随拍 寻找市井生活里的趣味
在凛冬时节盛开的油菜花,无疑给雪白的冬带来了一丝色彩。
漳州,一座山海交汇的城市。
歌仔戏,闽南地区一般称为芗剧,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锦歌)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2006年5月20日,歌仔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64。
闽南传统红砖古厝建筑蛤壳厝燕尾脊,恰似在等故人归。
闽南民居和动物的互动,分别拍自泉州西街民居和接官亭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