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23岁的爷爷扛着枪从这跨过鸭绿江, 身后是刚满一岁的祖国。 ……………… 临村的战友跟爷爷讲: “老邢,到那边咱俩先找地儿藏起来,找机会往回跑,保命要紧!” “操!” 往前边冲死了是英雄,往后边跑死了是狗熊, 不当英雄当狗熊啊?! 孬货,要跑你自己跑!” ……………… 志愿军完全没有制空权,美军飞机狂轰滥炸。 燃烧弹,炸弹不知削平了多少山头。 战壕里每个人都是胆战心惊。 “命该井里死,河里淹不煞。” “阎王爷要收你怎么你都跑不了。” 爷爷如是说。 卧在雪堆里抱着枪能睡着。 ……………… 两年零九个月,战争结束了, 近20万人永远留在朝鲜大地上。 爷爷很幸运,活了下来, 选择复员回到村子里。 他从不提起他的战争和他的战功, 更不喜欢战争电影, 唯一的爱好是听戏。 若不是我追着问, 上面的故事没人知道, 包括陪了他60多年的奶奶。 ……………… 前几天看新闻, 抗战老兵张富清被采访时激动的哭着说: “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 有几多都不在了, 我比起他们来, 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摆自己啊!”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爷爷。 ………………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被占领,修建了从曼谷到仰光的泰缅铁路,起点为北碧府,1942年6月开工,1943年10月17日完工,历时17个月,修建410多公里,为了赶工期,战俘和劳工被迫日夜施工,因粮食与供水不足,出现了各种传染病,大批劳工死于工地,幸存者回忆整个工地尸横遍野,惨不忍睹,亚洲工人死亡率更高,未被记载……
盟军公墓:二战结束后,盟军在铁路沿线修了很多纪念馆和公墓,包括缅甸3个,泰国2个,泰国的位于北碧府境内,最大的一个葬有6900多人,另外一个位于市郊,埋葬了1700多人,从1945年至今每天都有工人维修管理,每年的4月底战俘的后人都会一起前来祭扫……
恐惧不是生活的选项。你永远不会知道,某件看起来最糟糕的事情,结果可能是最好的……
泰北孤军墓地,这里埋葬着缅甸战场被调入泰国修建泰缅铁路死去的远征军战俘,葬于异国他乡……
辛波丝卡说:“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得让路给不甚了解的人,以及所知更少的人,最后是那些简直一无所知的人——” 泰缅铁路桂河大桥是整个泰缅铁路修筑过程中最险峻的工程之一,征用了大量的劳工和战俘,现在所看到的是被盟军轰炸后,重新修复的……
光武部队92岁的老兵達布拉,殘疾3年多,大概35年前到的泰北,之前一直在边境流浪……
泰北永泰村35位光武部队老兵,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永远留在了那里,没有身份……
第五军特务团第三营第七连连部副官,做过译电员,后任段希文机要秘书,也是缅甸美斯乐第五军第一代仅存的五六位中,唯一还能清晰讲述的
历史是田野,是穿过尘埃,是走过泥泞,是横渡沼泽,是径行丛林……有你看到的模样,更有你看不到的模样!
《最后的驼峰航线》 二战时为了抵抗日本法西斯对我国的侵略和封锁,在滇缅公路被切断的危难时刻,几百架C-47运输机在险峻的驼峰航线上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的转运至中国的“大后方”--昆明,为最终取得这场风云变幻的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重温历史,见证中美友谊,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经多方寻找,最终在澳大利亚找到了全球最后一架可以飞行的C-47运输机,并斥资购买、修复后实施了这次重飞驼峰航线的计划。时隔70多年C-47再次降落昆明,能记录下这个历史时刻真是幸运至极!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