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我毕业了?
种子埋在不合适的土里还会长吗?自认为已熄灭的火焰还会重新燃起吗?
小城市大繁华
某天,画完鲜艳的色彩,枯燥的素描,乏累的速写. 走出画室,☁️超级浪漫 我的一天也超级浪漫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接近上帝, 一种是诗歌,另一种是音乐。 音乐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可以舒缓人的情绪,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解忧愁。 青春年少时光,有一段时间流行单放机,可以放磁带听歌,也可以抽出天线收听电台节目,那时候,假期间空余时间最爱的事情就是拿着单放机插上耳机找一个没有人的山坡空地,坐在草地上听音乐,听电台。 记得那个时候听的最多的是许慧欣的《七日七月晴》,还有金海心的《那么骄傲》,徐怀钰的《分飞》,陶晶莹的《太委屈》。 最喜欢听的电台节目是点歌送祝福的电台,当时心心念念的想着将来挣钱了也要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电台给父母点歌送祝福。 那时候单纯的小美好多么的可爱,简单又真挚。 成年以后,再也没有了那时的小小心思。 以为那种感觉只能用来怀念,直到最近买了一个山进的莫扎特小音响,实木的,拿在手里,手感很好,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收听电台,当调到点歌的电台时,青春年少时候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又回来了。 多么的熟悉,多么的怀念。 电台里的情歌,勾起往昔的种种回忆,那些年的青春懵懂,丝丝缕缕,回放心间。
记忆中,我是从小学开始做饭的,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站在灶旁看着奶奶煮饭炒菜。 忘记是从小学几年级开始的,农忙时节的周末,我就会负责做饭的事情,那时候爷爷奶奶在田地里忙着农活儿,我在田地里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之后便回家做饭,虽然做的不好吃,倒也能做熟。 高中和大学的寒暑假就会搭坐班车去父母打工的城市,和他们短暂的相聚,在那些年的寒暑假里,我都会在工地上的工棚或者正在建筑的楼房中搭建的简易的住处中给父母做饭,这让辛苦劳累工作的父母下班回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工作单身之时做饭给自己吃,结婚生娃之后做饭给孩子老公吃。 我一直浸染在柴米油盐之中,体悟着这尘世烟火的温情岁月。 从柴火做饭,到煤气炒菜,再到现在的燃气烹饪,一路走来,炊具变化着,我的心也变化着。 最近家中添置了雪平锅,三餐都可用到,煮粥,下面条,涮火锅,热牛奶等,导热挺快,节约时间,还不容易溢锅,颜值在线,真是主妇的好帮手。 觅得一口好锅,做饭的心情都是愉悦的,吃饭的胃口也是棒棒的。 在这滚滚红尘之中,在这烟火岁月之中,好好吃饭,是多么的重要。
日子已经到了仲春时节, 柳树悄然发芽🌱, 白玉兰热闹的开着花, 春暖花开,人心欢喜。 寒冬已过,褪去了臃肿的棉袄, 换上了轻薄的毛衣衬衫, 没有了厚衣服的缠绕, 一身轻,笑盈盈。 雪,是人们喜欢的, 春,也是人们喜欢的, 春天如约而至, 雪早已融化, 在雪地的记忆碎片依旧留在脑海中, 儿时玩雪的场景依稀记得, 堆雪人,打雪仗, 坐在秧耙上在村中的小陡坡滑雪⛷️, 鞋袜全都打湿了,也不觉得寒冷。 脑海中, 时常会回忆起儿时的各种记忆碎片, 人总喜欢将记忆美化, 记忆里的人, 哪怕曾经带给自己痛苦, 但是回忆起来, 好像都是美好, 人的脑海是有美化滤镜功能吧!😂
作为国宝,真的很难让人不爱
喜欢去感受老城区的人文气息,记录生活,保持热爱
一个老大爷带着全车的人睡着了。莫名喜感。
异乡人的中秋,格外孤独。 说不清是因为节日烘托,还是本性如此。
—— 请到米拍APP查看更多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