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斜照听鹂馆,戏楼独伫韵悠悠。 雕梁画栋余晖染,曾响京昆岁月稠。 往昔繁华虽已逝,古风依旧目中留。 暮云相伴轻声叹,多少欢情梦里浮。
在蓝调时间的济南趵突泉景区,拍摄了天下第一泉的夜景,表现了色彩对比和趵突泉的胜景。
坐落于“华夏东极”抚远市南山之巅,海拔266.5米的东极阁,是祖国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标。登临阁顶,城、江、林、田尽收眼底,远眺黑龙江与俄罗斯风光,感受边陲壮阔。仿唐纯木结构飞檐悬铃,古朴典雅,凝聚千年匠艺,既是文化符号,更是全域旅游的璀璨明珠。观日出东方,揽山河胜景,东极阁——见证第一缕阳光的东方第一阁。
韶阳楼是广东韶关的地标性建筑,建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顶峰,座东南朝西北,共五层,高42.8米,从楼阁望市区或从市区眺楼阁均为极佳视角。韶阳楼采用唐宋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细节部分采用粤北古建筑特征,突出韶关的建筑特色,寓意人们凭栏楼上,发思古之幽情,观今朝之昌盛,畅未来之美景。
十八罗汉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 东侧。塔建在110米高的红砂岩峰上。楼阁式多功能宝塔,七层八棱,金瓦黛墙,檐飞廊回,采用传统岭南建筑工艺,融合了木雕、石雕艺术,具有岭南特色和乡土文化。塔高49.99米,建筑面积1359.7平方米,共有七层(不含地宫和层),每层均设藏品阁和观光走廊。全部 仿古建筑选料进行计,"金镶玉"的瓦檐,外环为碧绿色,中间为明黄色琉璃瓦 ,塔顶为明黄色宝珠形。以"商石秦砖汉瓦"为塔身主体风格。
莲花塔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山北主峰上。塔座东南向西北,为楼阁式砖塔,平面作八角形,高九层,内为十一层,高约50米,占地65.12平方米。塔体用青砖砌筑,绕壁而上可达顶层,每层均设有窗户。此塔雄踞珠江入口处西岸,外来船舶,以此为航标,故有"省会华表"之称。
赤岗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艺苑路99号,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赤岗塔为平面八角形,楼阁式青砖塔,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各层楼板均已毁坏,首层直径12.5米,壁厚3.8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内有刻"神前拜台"花岗岩石板一块。
琶洲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代,由绅士王学增等人倡议建造,旨在促进科举人才的发展。琶洲塔原称海鳌塔,因珠江中常有金鳌浮出而得名。此外,建塔的山岗形似琵琶,故又称琶洲塔。琶洲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村,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被誉为"琶洲砥柱"。它的建筑风格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结构,红砂岩石砌筑,外观九层,内藏十七层,高约50米。
白云阁是建在广州白云湖高处的阁楼,内有两层,登上阁楼可俯瞰整个白云湖,美景尽收眼底。
十七孔桥边,望柱石狮静默。 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却掩不住威严气魄。 目光投向远方,佛香阁高耸巍峨。 那是历史的杰作,承载着无数的传说。 石狮守望着湖水,仿佛在诉说过往的烟波。 佛香阁屹立于山巅,散发着神秘的光泽。 它们在时光中对望,见证着岁月的穿梭。 风拂过,湖水泛起涟漪,似在回应这古老的沉默。 石狮与佛香阁,共同绘就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永不褪色。
京都胜地,颐和园中,有阁巍然,名曰佛香。临湖而立,气势恢宏。重檐高耸,如翥云鹏。雕梁画栋,尽显精工。晨迎旭辉,暮浴霞彤。春览百花之烂漫,夏观碧荷之葱茏,秋赏丹枫之绚烂,冬望白雪之玲珑。阁中香火,袅袅升腾,似通佛境,心感空灵。岁月流转,其韵无穷。佛香阁也,古韵悠悠,永耀中华,传颂千秋。
你问我该如何形容江南,我很难回答,有千百种答案,但我认为园林最具代表性。园林中,有看不尽的亭台水榭,各式各样的小桥流水,千奇百怪的框画。有密林中的小亭,有门缝外的绿波。园林之意跃然纸上。
南园,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市区。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朝宰相王文肃(字锡爵)营建,占地三十余亩。主要建有“绣雪堂”、“潭影轩”、“香涛阁”诸胜,是王宰相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之处,太仓民间亦称“太师府”。
正当樱花盛开的季节
一座桥,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汕头中山公园望江亭旁一棵老树梨树开花了,吸引很多人来此打卡。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