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震天响,彩衣舞翩跹 这里是山西祁县社火表演 祈福、传承、团聚,尽在这场民间盛宴
正月十五前夕,在社火表演现场一位直播的观众与戏场外的表演人员同框出镜直播,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承
社火,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它代表着黄土地上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这组照片,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组照片,融入了马社火,跑骡车,芯子,地社火等多种元素,更多的展现出这片黄土上的文化魅力
西宁北川人村子的庙宇里常供奉“娘娘”,元宵社火时人们将娘娘用娇子请到会场欣赏社火,人们在此时参拜祈福,期望新年平安幸福
青海省西宁市石头磊的元宵社火
青海社火,又名“闹社火”、“扮社火”、“耍社火”、“演社火”,是青海河湟地区最重要的年俗之一,也是庆贺新春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劳动人民多才多艺的集中表现,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
西宁市湟中区社火
传统文化看起来真的舒服,孩子们的表演也很给力,舞龙舞狮也非常生动。
社火传承
登的越高,来年越顺遂,这是大家美好的愿望
其实社火里的神仙们也是人扮的,所以有些时候这些“神仙人”也会“出神”,那一刻,他们身上的反差戏剧让看的人又“出神”了。
马鹏波在书里写。 古人把“社”称作土神,“社火”大概就是一伙神仙的意思。民俗专家考证,社火源于古人祭地活动。古时候有天神、地神,地神主宰万物生长,一年伊始,通过祭祀地神,感恩过去丰年里的馈赠,并祈求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在中国,南方有社戏,北方有社火,都是祭祀土神的两种方式。社戏是口头上的艺术,有扮相,重唱腔,生旦净末丑,尺寸舞台,演绎人世百态;社火则不同,它看重行为上的表现,夸张的脸谱,奇幻的造型,古今人物,三界神兵,走街串户,为十里八乡祈福纳祥。社火在晋陕甘三省都有分布,“夏人尚文,殷人尚鬼,周人尚礼”,三晋陕甘作为夏商周三代发祥地,上古时期原始的祭祀仪式,一直保留到今天。 古时神秘庄严的祭神仪式流传至今,笼罩在外面的薄纱被逐渐揭去。故乡人用一个“耍”字,为古老的遗产赋予新的生命意义。“耍社火”的时间很固定,爆竹声中一岁除,三十迎回灶君,初一祭祀神灵,初五送穷,初七过完“人日”,从初八开始,锣鼓敲响,铜钵长鸣,社火就该陆续“耍”起来了。 我和社火有缘,踩着年关来到世界,就像专门赶来和它相会似的。我出生后第八天就与社火结缘,母亲让领头的红脸关公在我额头上留下了一个红点。
社火由各个村镇为单位,组成一个阵型,随着鼓点舞动,我穿梭在队伍当中,感受着村民的热情。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特别的春节。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