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过年的年俗活动中,少不了跳火堆的习俗。 揭阳庵下村的跳火堆活动,年轻人抬着"老爷",激情奔跑。几个人抬"老爷“奔跑本身就很考究步伐配合,更别说跳火堆了。因为前面两人过快,后面的小伙子不慎摔倒在火中,乡里老人急着大喊"快救老爷",年轻人们一拥而上赶紧将"老爷"从火海中扶起。 我看到这情形,急忙上前抓拍下这一画面。 “老爷"过火堆,新的一年大家都红红火火!
饶平汫洲,一个海产富饶的海滨小镇,常年浸泡在生蚝和泥土混合的独特味道里,正月初四神落天后,如同潮汕地区其他乡里,这里的过年民俗刚拉开序幕。 从正月初五林厝大祠堂营妈祖,到十八崇政王爷出巡,镇上的劳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祖是潮汕人民的重要信仰,每年初五又是春节法定假期内外乡务工回家人未返工的日子,这天便是汫洲镇营老爷的重头戏。游神队伍出巡、各大祠堂庙宇接神、请戏台答谢神恩、掷圣杯投标求好运,种种民俗构成了这里的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新年画卷。 📷 SONY A7C 📍正月初五,饶平县汫洲镇
这是在疫情之前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鸿沟乡的农历正月初十的游神活动 每一年这场活动都是4个村一起出来游神,每一年的这一天,在外面的子子孙孙都会回到家里,都得到村里的老爷庙里拜一拜,祈求新一年里顺风顺水,生意兴隆
这组照片分别是在澄海莲花镇三洲村,隆都镇美头村,盐鸿鸿沟乡拍的 潮汕游神有文游与武游:游神活动有“文游”和“武游”之分。“文游”时,神像被请上金碧辉煌的“文轿”,由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着,前导有匾额,仪仗乐队伴导,巡游乡里的大街小巷,“武游”则是在祭拜仪式后,将神像固定在“武轿”上,抬轿者疾跑狂奔,巡游村巷和村界,以驱逐邪祟,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与祈福:游神活动体现了潮汕人民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通过祭拜神明,祈求神灵的庇佑,保佑地方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相信摸一下神像可以带来好运,并保佑一年平安… 这组照片都是我在游行队伍中穿梭,然后抓拍到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老人跟孩子的一些表情。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这个乡村会举行一场游神活动,那天阳光洒在古老的村落,鸿沟游神赛会的序幕缓缓拉开。从国王大庙出发,六位神明在青壮后生的肩上被高高抬起,他们步伐矫健,一路奔跑,仿佛带着神明的威严与庇佑,穿梭在乡间的每一条小道。沿途,村民们早已在自家门口摆好供桌,鲜花、水果、香烛,满是虔诚与敬意。随着锣鼓声的响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跟随着游神队伍,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好奇地打量着神像的威严面容;老人们则在一旁默默祈祷,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安康 那天我在抓拍的时候,看到人群中有一位安保人员,在人群中显得特别显眼,迅速的拿起了相机抓拍了这一张。
摄于2025年春节。或深或浅的过年痕迹,只有回到潮汕才完全显露出来,在各种民俗活动里一览无遗。
摄于正月初四,潮州意溪。作为一个活了快30年的潮汕人今年才第一次看英歌舞,真的太震撼了。随着英歌舞登上春晚舞台,潮汕过年的民俗文化在全国人民面前揭开了神秘面纱,欢迎大家到潮汕感受过年氛围
摄于正月初四,潮州意溪
潮汕皮猴戏,满满的童年回忆。
英歌舞的人文气息和现场氛围感受都特别强烈,有机会可以去感受感受
玩耍
博物馆二三事
第十一届潮阳双忠文化节巡游英歌队。
第十一届潮阳双忠文化节巡游队伍,英歌队员。
第十一届潮阳双忠文化节巡游队伍中
第十一届潮阳双忠文化节巡游醒狮队
在第十一届潮阳双忠文化节巡游队伍中,锣鼓队大钹队员。
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英歌舞通过舞蹈、音乐、服饰等表现形式,展现了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同时,英歌舞也是当地人民表达爱憎、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强烈的文化象征意义。 每年的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人们会组织英歌舞表演,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英歌舞不仅能够娱乐民众,还具有团结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此外,英歌舞还被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宗教活动和庙会中,成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功能的文化现象。
游神队伍中司旗方阵女旗手。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