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种城市肌理,仿佛大楼的呼吸之腮
这些照片最初来自于过年期间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在那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一起在老家走走停停所记录的一些惬意而平淡的日常化的影像痕迹。 想通过一名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孩 在面对已然被现代化重新书写的新农村面貌下 所感受的一些 对他而言陌生又新鲜,但于我而言却是既朴实无华又真实在变化的新农村景象。 那些记录下来的照片里 却是在挣脱了城市的复杂结构后才能感受到触碰到的时光,当身份认同与归属感在城市的霓虹闪烁中逐渐模糊的过程里,这一场回归便早已成为必然的一次文化与身份的溯源。而这个点,本身对于“新农村”而言也是一场相似且必然的文化溯源。 把标题取名“归去来兮”,主要是以前上学时很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如今的自己其实也能更加理解那种想要回归初心、回归简单生活的心态和心情。
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无法言说的时刻,正午时分的溪水中静静伫立的岩石,在水面以上的那部分表面在烈日下晒的异常的显眼,底下却又与溪流的地面融洽和谐。不知道怎么用文字来形容当时的感受,这样简单的描述好像显得很苍白。
钱塘江畔的小码头退潮了,露出了原本看不到的浅滩,每年的3月到7月是休渔期,附近也没有什么渔船和货轮了,码头也对外开放着。 当潮水褪去,周末夕阳下的这里就会聚集很多人,有前来拍婚纱照的、打卡的、附近跑步来休息的,也有当做公园散步而来的人们,原本无人问津的码头变得热闹了起来。 随着潮水上涨,人潮渐渐褪去,就跟褪去的潮水一般,这里慢慢地变得安静,就跟它不显眼的位置和面积一样。 已经是第三次碰到这个奶奶了,每次都在这里安静的望着涨潮后的码头没有声响,我也一直不好意思过问。
大三角里的小三角,生活中的小瞬间。
有时候拍摄的冲动就是很奇怪,吃饭抬头的一瞬间居然被这些圆圆圈圈给吸引了,现在没带相机也一点不慌,直接手机炫一张,虽然比不上相机的画质和景深感,但一点也不影响对当下感受的记录。
夜晚刚下班的打工人为自己拍一张剪影,却也记录下了对面那个为自己拍剪影的我。仿佛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在循环中重复。
浙江新农村社区的一角
歇业的海边大排档铺子
大画幅与小手机
正午12时的绿色影子
海滩边奔向男友的白衣女生
奇装异服充满气场的穿孔叔
我喜欢海边,有时候看着大妈一前一后用独轮车搬运刚摘的椰子都觉得很好看
雨后的海边码头,在远处一大块云团被照亮了
偶遇一大伯开着儿童玩乐车,特别的身影
刷树枝的白漆溅开了
号称“小中华”的越南,有很多中国的影子,平凡、普通、发展中
雨季的芽庄海滩边的排挡摊
在芽庄机场等候行李的时候看到一幕景观
点击加载更多